• https://www.marchance-auctioneers.com/getimage/index/action/images/bgColor/0xffffff/width/374/height/374/name/5cd4eba92aea1.jpg
  • https://www.marchance-auctioneers.com/getimage/index/action/images/bgColor/0xffffff/width/374/height/374/name/5cda7cab286dd.jpg
  • https://www.marchance-auctioneers.com/getimage/index/action/images/bgColor/0xffffff/width/374/height/374/name/5cda7cab2910d.jpg
  • https://www.marchance-auctioneers.com/getimage/index/action/images/bgColor/0xffffff/width/374/height/374/name/5cda7cab295eb.jpg
拍賣品 8142
青銅「饕餮」紋方鼎(「邑父父乙」方鼎)
商中期
成交價
HKD 660,000
拍賣詳情
拍賣編號 19115A
2019年05月27日 - 1:00 pm
香港灣仔港灣道 1 號香港萬麗海景酒店 8 樓美景閣
2019年5月25日上午11時至晚上8時,2019年5月26至27日上午10時至晚上9時
拍賣品描述

商中期
青銅「饕餮」紋方鼎(「邑父父乙」方鼎)
銘文:「邑父父乙」
說明:附原裝日本舊木盒

高 22.6 cm(8 7/8 in)

估價:HKD 380,000 / RMB 334,400

青銅鼎有烹煮肉食、實牲祭祀和宴饗等用途。《周禮•天官•亨人》:「掌共鼎鑊。」鄭玄注:「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,既熟,乃脀於鼎。」因此,商周時期的青銅鼎,多數充當禮器而非直接的烹煮器。而鼎也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,在古代社會中,用它來明尊卑別上下,是統治階層等級制度和權力的標誌。 青銅鼎類型繁多,尤以方鼎為尊。方鼎於商代早期便已出現,鑄造工藝複雜,禮制級別甚高。在鄭州商城周圍的張寨南街、南順城街和向陽回族食品廠三個窖藏中,共發現十個大方鼎,被認為分屬早期的十代商王。殷墟王陵出土的商晚期牛鼎、羊鼎、後母辛鼎、後母戊鼎,更是確鑿無疑的王室重器。加之方鼎數量遠遠少於圓鼎,故市場價格歷有「一方頂十圓」之說。

此件方鼎為方體鬥形柱足式,平面長方,方唇口沿外展,側邊對稱雙立耳。短頸,幾與腹部不分。腹膛較深,上闊下窄,呈鬥狀,平底,四角承以四柱足。鼎耳外側減地作兩道凸起的弦紋,腹身紋飾分上下兩層:上層環繞八個環柱角型獸面紋,四個居鼎壁中位,鼻樑凸起,以成鼎之扉棱。雙目橢圓鼓隆,中心內凹,身軀向兩側展開,腿爪簡化,居於下方。另外四個獸面紋橫跨腹壁,鼻樑作鼎棱,僅存面部,省略身尾。下層中部留白,周圍飾三層圓鼓的乳釘紋。腹內壁一側,有銘文「邑父父乙」四字,乃簡式祭辭。

鼎壁的環柱角型獸面紋的角作半環形,中間有一短柱與額頂相連。這一紋飾初見於商代早期,至中期依然沿用,凸顯雙目或鼻基,五官及身軀其餘部分採用較粗的陽線構成,不飾地紋,如一九七四年鄭州張寨南街出土的商早期獸面紋方鼎腹部紋飾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1第三五號),一九八二年山西洪洞上村出土的商代中期獸面紋鬲頸部紋飾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1第五八號)。乳釘紋是商早期方鼎的主要紋飾,一直延續到商晚期的殷墟二期。除上文提及的十個方鼎,還有一九九零年山西平陸前莊出土的商早期獸面紋方鼎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1第三七號)、一九八九年江西新幹大洋洲出土的商中期臥虎獸面紋方鼎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1第四六號),皆大量使用乳釘紋。

邑父父乙方鼎這一制式的年代上限在商早期晚段,代表器即鄭州博物館藏獸面紋方鼎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1第三六號),二者器腹形制和紋飾頗為類似。年代下限早於安陽郭家莊所出亞址方鼎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2第四四號),此鼎腹部變淺,扉棱、柱足皆已發展成熟,能看出明顯的演變痕跡。本件屬過渡階段,與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乳釘紋方鼎同時或略早(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卷2第四六號),是商代中期方鼎的典型器。

商代中期政局動蕩,這一時段青銅器存世較少,方鼎更為罕見,堪可寶珍。

特别通告
閱讀品相報告
註冊    登入
CLOSE